
通胀跟踪(2) 辩证看待价格信号
来源:乐鱼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5-02-11 05:45:27
产品规格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的人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近期市场重视政策。11月通胀两点表现引发市场关注:CPI环比下行,PPI环比转正。怎么样看待价格信号以及价格背后交织着怎样的现实和预期?
CPI放缓主因食品价格下降偏快,服务业景气回落。前者和天气因素相关,后者则反映季节性规律,都不反映居民消费趋势。
部分大宗消费需求呈现阶段性加速释放,汽车市场年末冲击效应明显,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则出现“涨价潮”。
经验上四季度转向施工淡季,工业品价格进入政策窗口期,对实体需求的反馈或出现阶段性“失线月PPI环比转正,呼应建筑业经营预期上升,实体高频数据未见扩张。
12月9日,统计局公布2024年11月CPI和PPI数据。11月CPI环比-0.6%(前值-0.3%),同比上涨0.2%(前值+0.3%)。11月PPI环比0.1%(前值-0.1%),同比-2.5%(前值-2.9%)。
一、11月CPI同比连续第二个月放缓,但剔除季节性因素的扰动,居民消费趋势并未进一步收缩。
11月CPI同环比读数均出现放缓,主因食品价格下降偏快以及服务业景气度下降。前者和天气因素相关,后者则是正常的季节性规律,都不反映居民消费趋势的边际变化。
具体来看,今年冬季偏高的气温利于农产品生产储运,主要食品价格会出现超季节下调。食品中鲜活食品价格(鲜菜、猪肉、鲜果、水产品)占CPI环比总降幅近八成。
非食品中环比下降的分项均和出行需求相关,“十一”假期结束,旅游消费进入传统淡季。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季节性下降8.6%、7.3%和5.6%。
二、核心CPI表现有所回暖,主因年内补贴政策即将收尾,部分大宗消费需求呈现阶段性加速释放。
经历9月的年内低点,核心CPI连续第二月出现回升,同比读数上行至0.3%。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会出现修复,汽车和通信工具价格环比均有正向拉动。
临近年底,汽车报废更新及各地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效应在加速释放。截至11月下旬,全国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申请均突破200万份,合计超过400万份。
销量方面,近期购车消费呈现强势增长局面。今年的补贴政策即将收尾,汽车市场带来较强的冲刺效应。据乘联会初步统计,11月1-30日,乘用车市场零售244.6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8%,较上月同期增长8%。
反映到价格上,11月燃油小汽车价格环比上涨0.2%,为近9个月以来首次转涨;同比降幅也出现收窄。
国产手机“涨价潮”背后,或是以旧换新补贴扩容背景下,此前积压的换机需求逐步释放。
刚结束的“双11”,国产旗舰机迎来涨价潮,平均上涨了100元到500元不等。
市场回暖的重要原因是新一轮换机周期到来,叠加人工智能手机、折叠屏手机、5G手机等新品上市,迎合了消费者需求。一般来说,安卓手机换机周期是3年至5年。从上轮出货量峰值看,2023年底市场进入新的换机周期,在本轮3C数码产品补贴扩容的背景下,此前积压多年的换机需求或逐步释放。
反映到价格上,11月通信工具价格同比由上月下降2.1%转为上涨0.7%。
11月PPI环比时隔五个月转正,带动PPI同比跌幅同样出现收敛。积极的价格信号背后是否意味着工业生产需求的拐点将近,我们对此需要辩证看待。
经验上,四季度转向施工淡季,工业品价格进入政策窗口期,对实体需求的反馈或出现阶段性“失线月PMI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建筑业PMI较10月回落,低于50%的临界点,表明11月国内和建筑相关的投资活动已有所放缓。高频数据同样显示,螺纹表观需求、沥青装置开工等指标未出现明显扩张。
11月PPI价格环比转正,建筑建材类价格环比涨幅居前,和建筑业活动预期回升密切相关。
尽管建筑业下游需求未有明显扩张信号,但11月建材价格环比均有明显涨幅。
具体来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持续上涨1.2%,其中水泥制造价格持续上涨6.2%,玻璃制造价格持续上涨1.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持续上涨1.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持续上涨0.2%。
国内重要会议前,政策预期明显走高。PMI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市场预期看,11月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
高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近期随着宏观预期的边际降温,12月以来黑色系主要商品的价值均出现非常明显的回调。
自2022年10月以来,PPI同比始终位于负值区间,下行维持的时间较长。底层原因是地产链向前端压力扩散,地方预算外杠杆和企业融资扩张均受到明显压制。
PPI同比止跌的重点是,政策能否阻断地产压力扩散导致的地方政府杠杆无序收缩。高频方面,需要首先等待的是建筑类开工指标的实质回暖,明年一季度应是下一个重要的数据验证窗口。
消费复苏的持续性仍存不确定性。今年以来,居民消费开始回暖,但恢复水平有限,未来延续低位震荡,还是能继续向常态化增速靠拢,仍需密切跟踪。消费如持续乏力,则经济回升动力受限。
地产行业能否继续改善仍存不确定性。本轮地产下行周期已经持续较长时间,当前出现短暂回暖趋势,但多类指标仍是负增长,未来能否保持回暖态势,仍需观察。
本订阅号(微信号:CSC研究 宏观团队)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宏观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的人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关注本订阅号或接收、阅读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对外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中信建投正式对外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订阅者若使用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有一定的概率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产生误解。提示订阅者应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说明、声明、信息公开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意见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其他部门、人员以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一样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内容、意见不一致或相反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中信建投没有将此内容、意见向订阅者进行更新的义务。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意见仅供参考,亦不构成任何保证,订阅者不应单纯依靠本订阅号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依据自己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信建投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